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鉴赏 > 专题鉴赏 > 阅读全文

民国大埔高陂釉上彩瓷器鉴赏

发布时间:[2015-05-04] 责任编辑:中国客家博物馆 浏览次数:4534

由于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广东梅州大埔高陂早在宋元就开始了陶瓷生产,明清盛行青花瓷生产,民国开始成为广东的陶瓷主产区之一,一直延续到今。生产的器形有盘、碗、碟、壶、杯、瓶、盆、罐等生活实用器。不同于广彩的繁复细腻、石湾的艺术夸张,高陂瓷的装饰风格更贴近生活,以对比强烈的色彩、疏密相间的布局、粗犷写实的笔法描绘出生活中的事物场景,表达吉庆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客家人的务实、简约的思想。

民国时期大埔高陂开创了釉上彩装饰,料彩装饰成为当时流行的风格,衬着洁白细腻、水润通透、形似白玉的白釉,形成了独有的韵味。现就中国客家博物馆馆藏的几件大埔高陂釉上彩瓷器做简单鉴赏。

瓶是大埔高陂瓷的典型器物之一,以贴塑的梅花枝双耳最有特色,有些梅耳表面鎏金或上褐彩,显得高贵典雅。常见的造型有盘口瓶、撇口瓶和花口瓶。

青花彩绘松鹤纹双梅耳盘口瓶

口径12.5、底径10.5、腹径17、高34厘米。盘口,束颈,长弧腹、圈足,颈贴塑梅花枝耳,表面的褐彩与松树遥遥相应。腹身以青花淡描勾勒出松、鹤、花鸟、海平面等的轮廓,再在釉上以褐、绿、红彩雕琢出松鹤、花卉以及落日余晖等情景,寓意“松鹤延年”、“夕阳无限好”;右侧有制作者的落款“和湾造”。整件瓷器用彩大胆鲜艳,与白玉般的底釉形成强烈对比,画面显得鲜明立体。

料彩描金鸳鸯纹双梅耳花口瓶(1对)

口径10.3、底径7.1、腹径12.5、高23厘米。花瓣口,束颈,长弧腹,内圈足。肩饰梅花枝耳,腹绘鸳鸯戏水图:一朵鲜艳欲滴的梅花绽放在荷塘一侧,一对鸳鸯在荷塘里戏水,显得幸福安详。因使用料彩,画面层次感强,形象生动活泼。这对器物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特地定做的,送给新人的结婚纪念礼物。不但有新人的名字,送礼人的名单,还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等祝福语,图文对应,寓意吉祥。

    帽筒创制于清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普及,民国时期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帽筒是当时具有时代特色的器物,也是大埔高陂瓷的主要产品之一。帽筒生产多为一对,各件的纹饰图案既相同又相对,镜像图案的表示方式也是当时的时代特色之一。

料彩山水图帽筒(1对)

直径12、高28厘米。直筒、玉璧底,帽筒顶部以红、蓝彩绘一周波浪纹和弦纹,腹身以绿彩为主,绘有山水图,远处崇山峻岭中依稀分布有人家,近处百年松柏枝繁叶茂,一长者正打算进山,不远处的江面还有片片帆船。整个画面淡雅祥和。两件尺寸相同,纹饰相对。该帽筒无散热熏香的镂孔,口底等大、胎壁等厚,已不具备帽筒的实用功能,成为家居装饰物。

彩绘花鸟图盖盅

口径7、底径6.1、腹径10、通高9.6厘米。盖面平,倒锥形钮;子母口,直身、圈足内收。盖面以褐彩、绿彩、粉红彩等绘一枝梅花和青竹,寥寥数笔,生动形象跃然于上。器身同样以褐彩、绿彩、粉红彩等描绘出喜鹊停站在梅花枝上,寓意“喜上眉梢”;旁边的菊花表达出高洁之意。胎体致密坚硬,釉色洁白通透,器型大方简洁。

以上器物可看出,大埔高陂瓷在民国时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婚嫁送礼的佳品。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