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

兴宁市客家围龙屋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8] 责任编辑:郭新志 浏览次数:5933

  】围龙屋,这一粤东客家地区最普遍的宅居建筑,在传统社会中,它在成为客家人的安身之处、居家定所的同时,又以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的形式尽显地域特色、人文风情,成为地域文化特色“名片”。然,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的提高,宅居者不断寻求改善居住环境,纷纷突“围”而出,曾经一度辉煌的乡土宅居正经历沧桑巨变,致使保护这一乡土宅居迫在眉睫。

关键词】兴宁   围龙屋  现状

围龙屋是粤东梅州客家地区一种最普遍、最稳定、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富含地域文化的建筑载体,是梅州客家民居的标志性建筑,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客家传统民居典型形制之一,其数量多,分布广,广泛分于在梅州五县一市二区行政辖区之内,然以兴宁市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作为粤东梅州地区最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的围龙屋现已成为梅州对外输出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对外宣传的特色“名片”。然,随着梅州市不断扩容提质,围龙屋的去留与城市发展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今社会下围龙屋的生存现状,本文以具有“围龙之乡”之称的兴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管中窥豹。

一、文化自觉下的政府举措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1]在广东建着力设文化强省之际,为推动文化兴城,展示县域文化特色,近年来兴宁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客家古民居展开了调查、挖掘等一系列活动。

(一)开展兴宁市客家古民居调查及特色古民居评选活动

为了进一步掌握辖区内现存客家古民居的数量、分布、保存情况、环境状况,20093月至7月兴宁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具有60年以上建筑历史且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包括各种类型的古民居、祠堂等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按照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整体建筑完好程度在70%以上的,反映一个朝代、一段时期、某个地区历史沿革、风格独特,经修缮后可恢复历史原貌的;②主体建筑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较高,完好程度在70%以上的,并具有可供研究、欣赏的各种雕刻、装修、彩画的;③著名人物居住、活动或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并有条件恢复原貌的;④形制基本完整,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经修缮可恢复原貌的古民居建筑;⑤格局基本完整,具有恢复原貌条件且比较集中的古民居群落五个特点开展了“兴宁市客家特色古民居评选活动”。“十大古民居和特色民居”评选结果见表1、表2

1  兴宁市十大古民居(2009年)

建筑

名称

叶塘

磐安围

罗岗

善述围

宁新

九厅十八井

坭陂

进士第

宁新

长兴围

福兴

大黄屋

宁新

李和美

刁坊

棣华围

新陂

馨梓围

兴田

大刘屋

建筑

类别

围龙屋

四角楼围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2  兴宁市特色古民居(2009年)

乡镇

围龙屋名称

数量(座)

兴田

街道

城北杨桃树下陈屋、鹅三村峦头岭李屋、西郊朝天围

西郊马路下大王屋、洋岗凤翔围

5

宁新

街道

洋岭村廉记大饶屋、洋岭村张仁、兴黄岭村大刘屋、

大圳四角楼罗雅达文星村罗保和屋、文星村塔下胡屋、洋里村宝源屋

7

福兴

街道

五里村大黄屋、新联村柏坚围(人民大厦)、五里村瑞徵围

锦华村松山围老屋、黄畿村通书罗屋、向阳村土围赖屋。

6

刁坊镇

长征村罗永兴、罗坝村黄宏昌四角围龙屋、刁潭村蚌形李屋、河塘岭村鲤麻形、三潭村义隆围、圩东新廖屋、郑江村曾聚华(乐善围)、三潭村曾沐彬老屋

8

新陂镇

三新上楼诒谷堂、上长岭李洁芝屋、上长岭五栋楼、

新元村亮功第、华新村恒升围 、茶塘村德馨围

6

宁中镇

和新村瓦塘屋、竹一村彭承昌、蔗塘村锦岭围何屋、宁中镇政府内·宝丰昌

4

坭陂镇

黄垌村黄垌围大屋、陂新村琵琶塘曾屋

2

水口镇

东升村塘背老屋、东升村忠睦第、小丰村黄泥塘祖屋

盐米村巨涟公老屋、洋槐村竹园围

5

永和镇

永生村文蔚第、长安松山下赖屋、大成村四角楼、大成村新厅下、华岭村陈太成、廉峰村新罗屋、沙坪村白照墙何屋沙坪村布高下何屋、沙坪村螺岭何屋、沙坪村窝里何屋、石陂村横塘张屋、石陂村下新

12

龙田镇

蓼塘村长安围、居公桥村德庆堂、凉伞村辉映楼

居公桥村峻德堂、金星村龙岭围、五一村龙田世基。

6

石马镇

刁田村朝阳第、新群村崇丰第、下庄村崇谷围、刁田村敦善围、刁田村松竹围、 马下村何南凤故居、上庄村基良围、上庄村景山围、新田村善庆第

新群村维城第、马下村书香第

11

新圩镇

虎洞村大山片大夫第、虎洞村虎一片黄豆排、新北村新林老屋

3

合水镇

白泡村炽昌楼、湖岭村继述围、双溪村巨汌围、溪唇村南阳世居、霞洞村玉成围。

5

黄陂镇

陶古村中山公祠、五星村躲世围、中心村春芝楼

3

黄槐镇

槐西村水圳四角楼

1

径南镇

胪声村耀堃第、坪宫村大王屋崇德围。

2

叶塘镇

河西村朝义第、河西村刘氏大夫第、河西村善庆围、汤湖村胜公围

龙坪村外翰第、彭陂村祥安围、大路下村肖氏大夫第

7

大坪镇

屏汉村巩宁围、朱坑村桂安围、坪中村吉安围

3

罗岗镇

红星村大夫第、罗中村鱼形

2

罗浮镇

澄联村刘屋、浮中村世官第

2

总计

 

100

 

(二)积极参与梅州市“客家特色民居”评选活动

兴宁市人民政府在积极开展本市客家古民居调查及“特色古民居”评选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梅州市“市级客家古民居”评选活动。在评选出80座各具特色的梅州市市级客家古民居中,兴宁市占28座,占总数的35%,在梅州市六县一市一区中勇夺头魁。具体名单详见表3

3  兴宁市“梅州市级客家古民居”名单(2009年)

序号

民居名称

所在地

类别

1

长兴围

兴宁市宁新街道办大圳村花螺墩

围龙屋

2

九厅十八井

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事处东风居委

围龙屋

3

维城第

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

围龙屋

4

中山公祠

兴宁市黄陂镇陶古村

围龙屋

5

棣华围

兴宁市刁坊镇周兴村

围龙屋

6

进士第

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

围龙屋

7

大黄屋

兴宁市福兴街道办事处五里村

围龙屋

8

诒谷堂

兴宁市新陂镇三新村上楼

围龙屋

9

天赐围

兴宁市宁中镇星民村

围龙屋

10

馨梓围

兴宁市新陂镇新陂圩

围龙屋

11

大刘屋

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一联村

围龙屋

12

桂安围

兴宁市大坪镇朱坑村

围龙屋

13

凤翔围

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洋岗村

围龙屋

14

黄泥塘祖屋

兴宁市水口镇小丰村

围龙屋

15

陈太成

兴宁市永和镇华岭村

围龙屋

16

玉成围

兴宁市合水镇霞洞村九组

围龙屋

17

李和美

兴宁市宁新接到办事处佛岭居委

围龙屋

18

谦记大饶屋

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事处洋岭居委

围龙屋

19

黄宏昌四角围龙屋

兴宁市刁坊镇罗坝村双岗片

围龙屋

20

宜庐

兴宁市坭陂镇将军村

围龙屋

21

四角楼

兴宁市永和镇大成村大成下

围龙屋

22

彭承昌屋

兴宁市宁中镇竹一村

围龙屋

23

肖氏大夫第

兴宁市叶塘镇大路下村莲塘背

围龙屋

24

五栋楼

兴宁市新陂镇上长岭

四角楼围屋

25

文蔚第

兴宁市永和镇永生村双塘片

四角楼围屋

26

善述围

兴宁市罗岗镇柿子坪村

四角楼围屋

27

福公屋

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

棋盘屋

28

慈恩庐

兴宁市新陂镇上长岭

洋楼

 

(三)积极申报“中国围龙屋之乡”称号

为进一步加强客家古民居围龙屋保护,打造客家文化品牌,2011年初,兴宁市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围龙屋之乡”称号。同年10月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单位专家教授组成的考评组,在实地走访考察的基础上,对兴宁市在保护开发围龙屋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通过了兴宁市的申报。11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兴宁市为“中国围龙屋之乡”。为成功申报“中国围龙屋之乡”,2011年再次对辖区内传统民居进行了全面普查,境内各类传统民居情况如表4

4  兴宁市传统民居统计表(2011年)[2]

(街道)

类别

小计










中外
合璧




兴田

90

28

10

0

1

0

1

0

3

133

福兴

152

173

27

0

1

0

0

0

0

353

宁新

194

49

37

0

7

3

0

0

3

293

刁坊

178

6

53

0

0

13

0

0

0

250

坭陂

371

25

8

0

1

1

0

0

8

414

水口

90

106

3

0

0

0

0

0

0

199

新圩

101

156

8

0

0

9

0

0

7

281

叶塘

312

51

66

1

2

13

2

0

1

448

新陂

168

63

27

0

2

3

2

0

8

273

大坪

138

39

40

0

2

27

1

0

11

258

罗岗

117

24

0

1

4

77

0

0

8

231

罗浮

23

37

11

0

0

9

0

0

0

80

黄槐

125

61

5

0

0

4

0

0

0

195

黄陂

188

12

3

0

1

12

1

0

2

219

合水

114

56

14

0

3

4

0

0

1

192

龙田

169

47

12

8

7

31

1

5

2

282

石马

131

81

7

0

0

5

2

0

4

230

宁中

155

20

30

0

0

5

0

0

2

212

永和

146

40

18

1

5

2

0

1

2

215

径南

23

40

6

0

0

3

0

0

13

85

合计

2985

1114

385

11

36

221

10

6

75

4843

占总数比例%

61.6%

23%

7.9%

0.22%

0.74%

4.5%

0.2%

0.12%

1.5%

100%

 

二、兴宁客家围龙屋建筑现状与分析

从表4悉知,兴宁市辖区内60年以上的围龙屋建筑共计2985座,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图1

1  兴宁市各乡镇围龙屋数量分布图

诸因使得不可能对这2985座围龙屋进行逐一实地勘察,本文以表2 兴宁特色古民居中的100座特色古民居为面进行调查,再以其中的围龙屋为点进行重点调查,从而管中窥豹。从田野调查情况来看,现存客家围龙屋大多为祖屋,且有一定的遗产性,故而现存围龙屋多为祖产。然正厅(堂屋)为公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又是族产。另外,除正堂之外的横屋、围屋之祖产,因具有继承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又是私产。在田野调查时发现除祖产之外,还存在一定数量产权公有性质的围龙屋。私产主要体现在祖产性,同时族产、私产相互交织。而对于公产性质的围龙屋来说,则产权与居住权相分离。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以及不同宅居者对待围龙屋的不同心态,使得围龙屋命运多舛,即便同一单体内不同的建筑部分,往往因产权所属问题而所受的“待遇”差异很大。围龙屋建筑单体一般由横屋、堂屋、围屋、化胎、禾坪、水塘等基本建筑元素构成。无论围龙屋建筑单体怎样随着横屋和围屋数量的增加而形成规模庞大无比的宅居,但构成其建筑单体的要素是永恒的。故,本文以其建筑要素为突破口,从建筑学的角度,对所调查的对象进行归纳分析。

(一)建筑单体现状

1、院落

传统的院落在古汉语中是指堂前门内的围合空间。而传统院落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空间形式在建筑文化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在传统民居中扮演了多职能的角色,诸如日常生活的各项内容,家务劳作、接客待友、休闲聊天等经常在院落中进行。同时为吸收日月之光华,万物之灵气,顶天立地之地。人们在此可以感受细雨清风,亲近自然,在院落空间里人们完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话。可以说,小小的院落空间凝聚的是中国千百年来悠久的人文情怀。在传统社会中,由堂屋、横屋、围龙构成的封闭性空间同样为宅居者生活、活动、交往的重要场地。与其它宅居院落空间一样可以看四季变化,可以看庭前海棠,花落花开,可以把酒言欢,可以促膝谈心,也可以膝下弄儿,共享天伦之乐,演绎客家人文景观。人是院落的活动主体,是院落人文景观、文化生活的演绎者。人赋予了院落的生命,演绎了院落活态。然而,随着人们宅居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围龙屋宅居者不断突“围”而出,择地建庐。从调查情况来看,现今围龙屋内久居户甚少,较多的仍住有四五户,较少的则仅住一两户,有的甚至人去“围”空。从调查对象现状来看,95%以上的围龙屋院内杂草丛生,福兴镇赤岭陈屋院落天街萧条一角(图2),足以说明整个院落无生气。原来晨曦暮霭炊烟袅,佳节喜事人声沸的场景早已一去不返,欢乐热闹的场景现已变得沉寂死气。围龙院落生态的反差说明作为传统空间形式的院落,围龙院落生态的反差说明作为传统空间形式的院落,其物质形态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其散发着富有魅力的浓浓生活气息也随之消逝。

2  福兴镇赤岭陈屋天街场景

2、正屋

正屋即正堂为围龙屋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某个宗族或家族公有部分,因围龙屋属于宅祠合一建筑,故而正屋具有了宗祠功能,成为宗族或家族进行集体民俗事项活动的世俗空间。由于其是宗族进行红白喜事的公共空间,从调查情况来看,正屋一般整体保存完好,厅堂宽敞、干净整洁,梁架、基础、墙体等结构较为稳定,屋内木构件浮雕彩绘较为完好。无论是具有几百年亦或几十年建筑历史的正屋均得到维修,从而延年益寿。然而,由于众多围龙屋未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承担修缮工程的,多为民间普通匠师,由于他们未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故而维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改变了原始建筑风貌。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产权公有性质的围龙屋的正屋却是另一番景观。由于该类围龙屋产权归人民政府所有,住户为杂居者,且与宅居建造者毫无关联,这样正屋也就失去了祖产性,同时也失去了宗祠性质,成为公产。当人丁繁盛,丁口稠密,私户空间发展受阻之时,公产便在私欲下被随意瓜分、侵占,正屋厅堂往往被改为厨房或另作它用(如图3)。

3  衍怡楼上堂内景

作为宗祠性质的正屋在失去宗祠属性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本具有庄严肃穆境象,洁净安宁之地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那些没有被分割的围龙屋厅堂也是被随意堆放私户各自杂物,鸡鸭粪便满地。除正屋环境之外,其建筑主体、构件同样遭遇尴尬的处境,诸如檩桷腐朽、梁柱虫蛀、瓦面滑落等现象的发生均无得到妥善处理。无论是祖产还是公产下的正屋,或许因其不是个人私产无人顾暇,院门经年未曾关闭,呈现给人的是“夜不闭户,天下升平”的景观。

3、围屋与横屋

横屋与围屋(除龙厅外)为族产、祖产或公产之外的建筑部分,具有私有性,为私产。调查发现,随着住户突“围”而出,择地建庐,原来居住几十甚至上百户的围龙屋,如今大多数围龙屋内仅剩三四住户,三四住户中日常居住的也是一些孤寡老人或老弱病残者。人去“围”空致使越来越多的横屋间和围屋间被闲置。尽管人去房空,但门上锈迹斑斑的小锁,至今仍宣示着财产私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正是这种物有原主,人与宅居分离现象的发生使得围屋和横屋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致使主体建筑发生普遍、严重残损现象。诸如墙体内外墙角,特别是外墙角部位因受潮发生霉变、长有苔藓;内墙体下部破损严重,墙体存在空鼓、脱壳,批荡剥落等现象;木质构件遭虫蛀及腐朽,檩条、桁条缺失,瓦面滑落。尤为严重的是,部分围龙屋建筑单体的部分围龙间发生坍塌,同时危及相邻的左右围龙间,有的甚至整围围龙间倒塌,满围尽是残垣断壁,瓦砾腐料,呈现荒废颓败景象(如图4)。

4  坭陂镇黄垌围倒塌围龙间

调查中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部分家庭人丁兴旺以及先富起来的住户由于缺少自有宅基地,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住户拆除私产围龙间,在原址拔地建楼;同样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还有部分围龙间被装饰现代化。这些现象均严重破坏了建筑原始风貌。

4、道路系统和交往空间

道路系统主要包括天街和过道廊,交往空间主要指化胎。围龙屋为聚族而居之宅居,日久必致“生齿日繁、萃处稠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宗族式微,公约失范,大量围龙屋内开始出现占用天街等公共场地现象,公用场地之一的天街常常被私占搭建厨房、卫生间等。至今天街处遗留红砖搭砌的建筑物,就是当时的见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众多围龙屋子孙,搬离“生于斯、长于斯”的围龙屋。随着住户的减少,作为交通往来的过道廊及巷道,其公共职能逐渐弱化或消失,现今也成为私家占用的对象。由于过道廊能遮风避雨,如今被私家占用,堆放与自家新建楼房不相称的私家旧物品、农用工具、柴火等其它杂物(如图5)。

5  福兴镇五里大黄屋通道内景一角

另外多数围龙屋部分前、后围龙之间的通道被留居者圈作养鸡、养鸭之地。有的前、后围龙之间的通道被倒塌的围龙间墙体、檩桷、瓦片堵塞,无法通行,巷道内满目苍夷,杂草丛生。众多围龙屋内被隐喻家族繁衍、丁口滋生的露天化胎,有的现已成为留居户晾晒衣物以及放置废弃物之地(如图6);有的则杂草丛生,荒凉惨淡。

6  福兴上围里赖屋化胎场景

(二)村落环境风貌现状  

在传统社会中,星罗棋布于梅州版图上的一座座古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山水亲切交织,展示出人的聚落环境与自然的和谐。追求村落环境的天人合一是客家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正确把握和科学总结,是客家人尊重自然而又努力使自然与人的文化和心里需求相协调的结果。行走梅州山水之间,不难发现客家人在古村落环境的具体营造中,充分遵从自然属性与规律,不是向自然强取豪夺,而是以适度的手段使得人的行为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从而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村落环境。众所周知,围龙屋是一座风水建筑,在传统社会中围龙屋给人展现的是青山、绿水、田园、古宅相映生辉般的如诗如画的意境。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家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围龙屋,开始被富起来的宅居者视为贫困、落后的象征,长期“蜗居”于此的客家人开始突“围”而出,择地建房。随着新建宅居的增多,逐渐对老祖居—围龙屋形成了合围之势,在此情景之下,由自然与人文共同雕塑起来的庞大而又丰满的审美实体围龙屋呈现出“穷矮挫”景观,而那些新建的“高富美”宅居也显得那么不相协调。从村落景观不难看出新建住宅民居形式与空间的演变过程中明显受到经济和文化价值变迁力量的影响,私家趋于追求自家宅居的小风水,往往忽视村落的大风水,传统的村落格局被打破,再加上一些属于“时尚”或“流行”的范畴东西被快速传播而来,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当地的条件来整合。这些使得整个村落布局杂乱无章,整个村落呈现于人们眼前的是一些不稳定的,不着调的形式而那种看得见、感悟得出的存在于自然的 “天人合一”空间不见踪迹(如图7)。

7 新陂镇黎岭岗钟屋村落

(三)围龙屋的功用及开发利用现状

在传统社会中,乡土村落一般都聚族而居,宗族、血缘关系便不可避免地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以宗祠为核心而形成的节点状态的公共活动中心遍布村落。凡祭祖、诉讼、喜庆等宗族大事均在宗祠内进行,宗祠成为村民心目中的政治、文化和精神上的中心。对于传统社会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宗族关系是人生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一个人的生、养、病、死,生前的婚姻嫁娶、择业谋生,身后的祭葬承嗣等等人生基本问题,大约没有能脱离于宗族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宗族由礼治转向礼法,宗族社会转向公民社会,传统宗族社会逐渐由封闭转向开放。这些现象的产生使得聚族而居的宗族环境发生变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成员间聚合性发生松驰。围龙屋为宅祠合一建筑,同有居住和宗祠两大功能。调查中发现,由于产权公有的围龙屋(俗称人民大厦)内的住户为杂居者,宅居者非该屋宇建造者的后裔,另外住户之间也不存在宗族亲缘关系,故而,该屋宇也就失去了祖产性,其宗祠功能随之不复存在,仅存居住功能,成为一座实实在在的宅居建筑。对于祖产性或族产性的围龙屋来说,随着宅居者离开祖产另谋新居,作为两大功能之一的居住功能逐渐弱化,整个围龙屋建筑单体内至少95%房间被空置,甚至一些围龙间倒塌也无人问津。另外,随着传统宗族社会的衰退,而作为祖产或族产性质的围龙屋其宗祠功能也逐渐弱化,日渐式微。传统社会中宗祠所具有的祭祀、修谱、教化、兴学、司法、抚恤等相关活动消失殆尽,现今围龙屋宗祠已成为日常老年活动中心和特定时间进行忆祖追宗、认祖归宗、丧葬礼仪、求神祈福等活动场地。除居住和宗祠功能之外,围龙屋还具有“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精神功能。对于“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的客家游子来说,生养之地的围龙屋一直是其魂牵梦萦的乡愁,围龙屋内的一砖一瓦以及点缀它的一花一木及所围合成的一天一地成为他们的追思,围龙屋所承载的生活形态、地域特征、人文精神及那些生活在院落中的人们更是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乡情资讯触网可及,面对精神的寄托,在外游子尤其海外游子面对老祖居——围龙屋的去留常常发出自己的声音。

调查悉知,众多围龙屋被弃于风雨之中,历经岁月自生自灭。保护与维修也仅体现于具有宗祠功能的正屋,其它建筑部分如横屋、围龙间,由于是私产而不是族产,多未得到妥善维修与保护。踏进乡野,综观现状,开发利用一直是围龙屋的短板,无论是一般围龙屋还是具有“特色古民居”称号的围龙屋,亦或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围龙屋均处于原始的粗放使用状态,即便是被开发利用为农家书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棣华围、磐安围也只是一种简单的利用,其人文底蕴、名人效应等未被充分挖掘。诚然,新陂镇上长岭慈恩庐的开发利用,可谓柳暗花明,为围龙屋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小结与思考

毋庸置疑,围龙之乡的围龙屋曾一度辉煌,立于山水之间尽展地域人文特色。现今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至今留存数目荣耀,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围龙之乡的围龙屋正经历沧桑巨变,现状堪忧,无论从建筑学还是文化视角来看现实不容乐观。综上所述,归纳如下。

(一)围龙屋建筑单体遭受破坏,传统村落面临丧失

从表1悉知,截至2011年兴宁市境内尚存围龙屋2985座,数量可观,然而调查发现可观数字背后,无论是公产还是祖产或族产性质的大量围龙屋毁弃于风雨弃之中正经历自然性和人为性的破坏。自然性的破坏主要体现为建筑墙体、构件、梁架遭病虫害侵蚀,瓦面滑落、檩桷腐朽等普遍现象。有的出现单个或多个围龙间甚至整围倒塌,任其自生自灭。人为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单体和村落的破坏。建筑单体的人为性破坏表现为拆除围龙间建新房,现代化装饰围龙间,维修破坏原貌,通道随意搭建附属物等。另外,在乡民们突“围”而出就近择地建庐的同时,无论是具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美誉的古村落还是一般村落,村落肌体均真正遭受破坏。原本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田园诗般秀美的村落,现村落内建起一栋栋参差不齐、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村落中原来一度辉煌的“围龙”黯然失色,村落也变得杂乱无序,原有的清新秀丽的古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围龙屋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

民居的物质功能首先体现为其至今仍具有的以居住为主的使用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客家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围龙屋开始被视为贫困、落后的象征,长期“蜗居”于围龙屋的客家人开始突“围”而出。另外,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大量农业人口奔向城市。这些使得围龙屋和村落成了空心宅居和空心村。村落的地域性特征忍受着普遍性类型文明的侵袭。由于作为宅居和人文活动主体的缺失,院落文化、传统围龙宅居文化正逐渐消失,就传统民俗事项而言,目前仅存上灯、丧葬活动事项。现今,一座座围龙屋仅仅是地域特色建筑展示体,而不是地域特色文化的活体,更不是地域活体文化的在场。

(三)围龙屋营造技艺面临失传

从时间上来看,围龙屋建筑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终止。其制作程序复杂,方法考究,且技艺长期以来均是师徒相承,口耳相传,维系力量十分微弱,极易中断。现今由于古老技艺的繁杂与“落后”未能赢得年轻匠师们的青睐与关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社会现实造成能工巧匠对技术的生疏与遗忘以及掌握该技术的老工匠们一一逝去等原因使得该传统技艺正渐渐失传。

综观前述,文化自觉下兴宁市曾对辖区内的古民居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然,现实中围龙屋困境值得我们去思考。针对调查分析中发现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申保比例,寻求法律保护。

截至201211月兴宁市共申报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项,其中古建筑磐安围、善述围、棣华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大黄屋、长兴围、李和美、进士第(坭陂)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比较发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梅州市特色古民居的21%,占兴宁市十大古民居7%。占现存围龙屋的0.6%。即便是三普文物点,其占现存围龙屋的比例也是极低。在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兴宁市共“宅第民居,传统民居,名人故居、旧居”不可移动文物点359处,详见表5。诚然,这些并非全部为围龙性质建筑,也就是说,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总数与现存围龙屋总数最大比值仅12%。这些低比例,足以说明围龙屋申保空间还很大。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大100座“特色古民居”申保的力度,获取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和法律保护。

 

5:兴宁市各乡镇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点[3]与围龙屋统计表

新圩

叶塘

新陂

大坪

罗岗

黄槐

不可移动文物点

11

16

42

39

24

15

5

26

11

11

6

7

5

22

19

20

20

31

21

8

359

围龙屋

90

152

194

178

371

90

101

312

168

138

117

23

125

188

114

169

131

155

146

23

2985

不可移动文物点占围龙屋的比例(%

12

10.5

21.6

 

21.9

6.5

16.6

4.9

8.3

6.5

7.9

5.1

30.4

4

11.7

16.6

11.8

 

15.2

20

14.4

34.7

12

2、加强宣传,形成全民文化自觉氛围。调查发现,现今青年一代对围龙屋文化认识偏少,且获取途径单一、被动,保护的欲望也不强。政府部门应分利用现在强大的新闻媒体,对古村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大力宣传,积极做好启智工作,唤起大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觉醒和认识,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以得到全社会的声援和支持。

3、发挥民间力量,加强道德约束力。充分调动民间老人会的力量去监督、督促各裔孙对各自围龙屋私产的修缮与管理。通过在公共活动空间正屋展陈破损严重、环境差的围龙屋私产图片,然后每年进行祭祖或上灯等集体活动时进行评比,形成一股无形的道德约束力。张贴公约规范留居户和迁移户的行为,禁止屋内乱摆放杂物和其它不文明行为。

4、发动多方力量,加大围龙屋保护力度。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加、产权人参与的措施,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加大古民居保护的资金投入。对属文物保护单位和挂牌“特色古民居”,在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对属公房的古民居,房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制定维修保护计划。

5、制定保护规划,保护传统村落。抓紧制定古村保护专项规划,尽量减弱外来建筑形式、色彩对本地传统村落肌体、面貌的浸染。保护规划应从硬件式保护和软件式保护两方面入手。硬件式保护,主要是规定对传统建筑该怎么修,用什么技术手法修,用什么材料去修,等等。软件式保护,就是全面做好完整的文字及档案记录,主要包括整个村落的传统格局图和不同类别个体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建筑细部测绘图,如门窗、装饰雕刻等,某建筑不同角度的摄影,以及全面录像。只有这样忠实于现状、准确把握村落及个体建筑的空间、尺度、色彩、现状,及其与村落环境的关系,才能够清楚了解问题出在哪里,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修缮它们。

 

 

参考文献:

[1]温兰娟.兴宁客家围龙屋[M].广州:中国文艺出版社,2011.

[2]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1.

[3]熊梅.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10.

[4]李婷婷.广东客家传统民居资源调查研究——以梅州村镇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为例[J].艺术百家,200801.

 



[1] 文化自觉[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89627.htm?

[2]本资料由兴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提供。

[3] 本表中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仅包括宅第民居,传统民居,名人故居、旧居。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