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

客家方言的双音反切语——关于梅城下市话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18] 责任编辑:王秋珺 浏览次数:4209

【摘  要】本报告以曾经流行于古梅城攀桂坊的下市话为调查对象,从校正目前大众的错误认识为出发点,就下市话的别称、性质、作用、反切规则、价值等分别作了阐释,并说明了《客话本字》《叶音字类》并不是记载下市话的文献资料。基于调查研究所得的结果,本报告还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下市话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下市话  反切语  反切  保密  保护和传承

 

一、调查背景概述

(一)调查缘起与目的

笔者就职单位所在地附近的古城区东郊“攀桂坊”一带(即今梅江区金山街道政府辖区内的小溪唇、下市角、杨桃墩、张家围、东街、月梅等村居委),曾经流行着一种独特的语言——“下市话”。之所以称“下市话”,是因为这种语言起源并主要流行于梅江区金山街道下市角及周边范围,因此以“下市”这个地名为之命名。据说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从清光绪年间开始使用和流行,主要用于重要场合、重要事项的隐蔽交流。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有规律的反切法,将本地客家话的单字音拆分成双音后进行对话,从而起到混淆视听、防止泄密的作用。

对于下市话,许多人都认为它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语言,甚至传说是下市角人黄遵宪所发明的。出于兴趣和专业学习使然,笔者认真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采用双音反切进行秘密交流的语言并不止是下市话一种,并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下市话并不算是一种语言。事实上,“下市话”是“反切语”的一种,而反切语又是秘密语的其中一种类型。反切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通行于大江南北,几乎每个方言区都曾经存在或至今流行着当地的反切语,只是名称和特点各有不同而已。因此,本调查欲通过对下市话的调查研究,纠正目前大众对于下市话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探讨下市话的名称和性质,尤其是下市话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2、厘清下市话与《客话本字》《叶音字类》的关系;

3、分析下市话的语音构成规则,如:反切上下字有无固定字音,反切时采用何种方式等。

4、针对目前下市话的价值和使用现状,提出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针对60岁以上并熟悉下市话的老人,具体调查人员如下:

姓名

年龄

籍贯

身份

对下市话的

熟悉程度

黄童

86

梅城下市角人

退休教师

一般

黄士福

76

梅城下市角人

梅江区文化局退休职工

熟悉

古炼

78

梅城下市角人

梅县山歌剧团退休职工

熟悉

杨伟煊

(下市话传承人)

85

梅城下市角人

市农科所退休职工

熟悉

本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献考证法,即根据采访提纲与受访者进行交谈,对通过交谈获得的线索进行文献查证,以验证受访者的观点与事实是否相符,并通过材料的梳理进一步加深对下市话的认识,从而形成本调查报告的观点。

二、下市话的别称、性质及作用

(一)下市话的别称

    如上所述,之所以称为“下市话”是因为这种语言起源和主要流行于梅城下市角及周边地区,也就是用地名来为之命名。但根据调查所知,在讲下市话的人群之中还普遍流行着另一个名称——“ŋap8”,意即为啰里啰嗦、听不太清楚的话。据下市话传承人杨伟煊先生所述,这个“ŋap8”字写作“叶”,其根据是他所保存的一份转抄的《叶音字韵》(关于这份资料的具体情况,下文再作详细说明)。他认为这本《叶音字韵》就是记录“下市话”的材料,因此理所当然,“ŋap8”就应该写作“叶话”。但据笔者所查资料,“叶”字在普通话中只有两种读音和意义:①yè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即通常所说的植物的叶子)。②xié通“协”,和恰,相合。[1]显然,无论哪个读音和意义都无法与“ŋap8”中的“ŋap8”字相匹配。事实上,“ŋap8”字应当另有其字。在客家话中,就有“Nit8 Nit8 Nap8 Nap8(啰里啰嗦,嘴里不停地说)、ŋap8ŋap8(嚼舌根,背后说人闲话)、Nap8舌噍骨类似的词语。在《梅县客家方言志》(1994[2]中也收有“呷舌噍骨(胡言乱语)”这个词。通过比对,我们认为无论从语音上还是意义上来看,ŋap8”中的“ŋap8”都应当与上述词语中的“ŋap8”是一致的。至于本字是否为《梅县客家方言志》中所写的“呷”,则还应作进一步的考证。

(二)下市话的性质

下市话的典型特征是将一个字的读音拆分成两个音节,一字取其声,另一字取其韵和调,即属于语言学中所称的反切语。对于反切语,我们需要从以下四点来认识:

1、反切语是一种秘密语。这一点准确揭示了反切语的性质,也就是说反切语不是民族语言(如汉语、英语)或方言(如客家话、粤语),而是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中的“隐语”“秘密语”“行话”或称“江湖话”。它并没有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而是某一社会团体或少数特定人群所使用的“语音游戏”。

2、反切语是利用音的变化来达到保密和混淆视听的目的。秘密语的种类有很多,如缩脚语、据字形定叫法、起外号等,这些都是“取语言里词汇的局部的材料,给它改变了特别的说法”。[3]反切语与上述几种秘密语不同,它是利用音的变化来达到保密和混淆视听的目的。这种类型的秘密语,其好处是可以把随便什么话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改成秘密语,并且不需要说话人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因此通常在民间产生和流行。

3、反切语与反切既有一定的关系,又相互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说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是说它们的原理都是相类似的,即分别用一个字的声母(古称“母”或“钮”)和另一个字的韵母(古称“韵摄”)及声调(古称“声”)结合成一个新字。不同的是,韵书中的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所用的反切上下字通常是有字的;而反切语是一种语言表达,所用的反切上下字往往是没有字的音。至于反切语与反切两者之间的承续关系,赵元任先生在《反切语八种》中有过相关论述。他认为“在中国没有文字以前就有反切语都是可能的,还许文字的反切是从反切语的暗示而来的呐!不过这都是完全凭空虚造的假设,也没凭据说它是有,甚至说它是像有,也没凭据说它一定不会有。”[4]这就是说,我们并不能确定反切语与反切这两者谁先谁后产生,但由于利用音的变化来制造秘密语的反切语可为大多数普通百姓口头使用,而文字中的反切注音法则为少数的读书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所掌握和使用,所以先出现反切语再出现韵书中的反切注音方法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因此也只能是一种推测。

4、每种反切语都有相对固定的拆分规则。反切语有一定的规则才有利于人们传播和使用,并且可以按照固定的规则把几乎所有的话都改成反切语。所谓的拆分规则主要是指附加音的规则,即将一个字拆分成两个音节时分别会使用哪些个声母字附加韵和韵母字附加声,声母字韵母字的顺序是顺的还是倒的,反切字的调是用本字的调还是用别的调,等等。这些规则都会在各种反切语中有不同的体现。另外,由于反切语通常是利用两个音节的拼合来表达一个字音,而汉语(包括方言)又是同音字居多的语言,因此表示不同意义的同音字也许都采用相同的两个音节来拼合。为避免交流故障,需要相互交流的双方结合前后字来理解,即以词语或语句的形式方能明确所交流的内容。

鉴于下市话是反切语的一种,我们根据上述对于反切语的性质和特点的阐述,把下市话定性为一种为民间百姓口头使用的、利用音的变化来达到保密的目的、并且有固定拆分规则的秘密语。

(三)下市话的作用

既然将下市话定性为秘密语,因此总的来说下市话的作用就是保密。但从不同的时期和使用的人群来看,保密的作用和目的也不尽相同。通过访谈和调查再加上笔者根据材料的推断,我们将下市话的具体作用分为四个阶段:

1、初期——地域斗争

所谓地域斗争主要是指在下市和上市两个紧邻的区域之间展开的。通过调查和查找资料我们得知,在梅城下市角有“下市话”这种秘密语,与下市仅一街之隔的上市也有“江湖话”[5](与下市话的构成规则不同)这种秘密语。那么为什么在嘉应州古城区这块并不大的地方就出现有两种地域相邻、类型不同的秘密语呢?显然是上市和下市两地在当时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因素,导致各自采用不同类型的秘密语来达到对内团结、对外抗争的目的。至于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从何而来,我们推测主要是由于两地经济文化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下市比起上市来,商品经济更为发达,文教和人才也更为出众,许多著名人物如黄基、杨炳南、黄遵宪、黄遵楷、李象兰、黄伯韬、杨幼敏等等均出自攀桂坊的下市角。在一个小小的地方走出如此多的出众人才,可想而知下市的物产、经济、人文等都相当可观,因此下市角人有着良好的优越感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样,相邻的两地百姓之间就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久而久之其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公开的竞争甚至斗争。既然存在着斗争,那么在内部交流时也互相采用对方听不懂的语言,以防外人窃听。这个因素也可以借此解释下市话产生的真正原因。那么上、下市之间存在斗争的状况在何时出现呢?据多方资料显示,黄遵宪在童年时期已经习得下市话,说明由地域斗争促使产生下市话的时间至迟应为黄遵宪出生之前,即19世纪40年代之前。

2、中期(一)——防止泄密

下市话之所以为人所津津乐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黄遵宪使用下市话进行国事保密的传说故事。“据说,19世纪70年代,黄遵宪在中国驻日使馆担任参赞时,使馆里来往的日本人有许多‘中国通’。那时正值清政府日渐衰退,为了防止泄密,他教会身边同僚使用下市话讨论要事,因为身边的上级和同僚又多属客家人,如首任驻日使何如璋,随员梁诗五、黄锡铨等都是大埔或梅县的客家人。”[6]至于黄遵宪本人为何会使用下市话,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黄遵宪将《康熙字典》字母、字韵切音法识字方式与祖辈的行业专用语言结合起来,采用梅州城区客家方言加以双音反切衍变成了极具古梅州城区地域标志的客家独特方言,因而形成了初始形态的下市话”[7]。这一说法与事实显然不符。一是下市话早在黄遵宪之前就已在下市角附近的百姓中普遍流传;二是像下市话这类秘密语多为民间口头传播,完全没有必要按照文人使用的识字方法来推广。因此下市话的产生应如上一小节所述,是源于地域斗争的需要而出现的。

下市话除了使用在参事议事等正式场合,民间也有一些材料显示下市话在当时的普遍使用,其中一个使用场合就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之间的通信。如印尼经商的弟弟丘精法在写给下市角杨桃墩的哥哥丘和德(字和法)的家信(1951[8]中说道:

和法兄台鉴:前日接兄台来信,唯兄台对清璇之事……已探悉,捲四清璇,实是育只清先双甘驳隔容璇,因国良姊丈捲四信时弄错了……

这封信中有几处是用下市话表达的:

捲四——寄

清璇——钱

育只——一

清先——千

双甘——三

驳隔——百

容璇——元

显然,这封信中凡是涉及到钱财时就使用下市话来进行保密,以避免汇款数目和分配情况外泄。那么下市话是否有固定的文字来记录,一如信中表达所使用的双音文字呢?我们将在第四章中作详细说明。

3、中期(二)——游戏娱乐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用下市话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下市话也由之前的防止泄密的功用渐渐转换为较轻松的游戏娱乐功能,并于20世纪初至70年代初在东山中学以及文化公园周边的文化单位(如梅县山歌剧团)流行开来。这时,学校里的学生以讲下市话为乐,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常用下市话来互相调侃取笑,以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但据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敏感的政治氛围,曾经有东山中学的学生因讲下市话而被冠以“间谋”罪名并遭到审查、抓捕,因而令下市话一度被禁止使用。在此之后,会讲下市话的人明显减少,这也便直接导致了下市话的没落。

4、后期——联络乡谊

如今,在为数不多的会讲下市话的人之中,用讲下市话来达到保密的目的已经大大减弱,唯一的作用只在于拉近距离、联络乡情了,所讲的内容也多集中于日常的简单问侯及琐事的闲聊,比如“你吃饭了吗?”“我要走了。”“好久不见。”“这是我老婆”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将下市话的作用分为四个阶段,但不同的阶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只是下市话在某个阶段当中起着特定的作用。

三、关于《客话本字》和《叶音字类》

(一)关于《客话本字》

以往关于下市话的新闻报道显示,“下市话传承人杨伟煊认为杨恭桓的《客话本字》(1905)一书中就有记载双音反切‘叶话’(即上文所述的下市话的别称‘□ŋap8话’)的方法,这证明了下市话从清光绪三十一乙巳年1905至今,其流传可考历史至少有105年。[9]但事实是,《客话本字》中的“反切详论”一章中就明确说明:

予思读书务先识字,而识字之道务知反切,第反切不讲久矣。前人著书,言反切者语焉不详,甚或秘之,而不许人问津,故至今反切之道间有能言之,而知其所以然者盖少。予于音韵之学颇费研求,因以所知者详言之,不似前人之秘而不泄,使人人知其反切而后快。

可见,《客话本字》所记载和论述的是客家话中的字的反切方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客家话拼音”,而并非杨伟煊所称为记载下市话的文献材料。况且如上文所述,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反切语是一种语言表达,因而作为反切语的一种的下市话,通常只留存于民间百姓的口语中,而不会“登大雅之堂”地以文字的形式加以记载。

(二)关于《叶音字类》

再说《叶音字类》,这本由杨伟煊转抄自下市双魁第杨檀儒叔公之手抄本的小册子,也被杨伟煊先生认为是系统梳理下市话的材料。然而,在小册子的序言中也明确说明:

族侄子芸君留心教育,悯音学之多讹,欲村塾之纠谬,爰取《广韵》一书,删繁择要,汇其四声,复益以六声包括之。

无论从序言所述还是册子中的内容来看,《叶音字类》也顶多相当于是一部客家话的“拼音字典”,并且与《客话本字》的“反切详论”一章的内容存在着明显的承续关系。事实上,《叶音字类》沿用了《客话本字》所述的反切规则,并按照字母、字韵的类别以表格的形式对每个客话字的反切进行罗列,以便于人们查找和学习。

虽然《客话本字》《叶音字类》都不是记载下市话的文献资料,但就资料本身而言还是很有语言学的研究价值的:《客话本字》是一本清代的考证客家方言本字的著作,因此对于人们了解清代嘉应客家方言词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供考证客家方言本字者作为参考,尤其是“反切详论”一章,更是将客家方言字的反切方法、字母、字韵、口诀等都交待得非常清楚。而《叶音字类》虽然没有《客话本字》的理论性和专业性那么强,但也是在《客家本字》反切论述基础上所作的系统梳理,对后人了解和学习客家方言的反切起着很好的参考作用。将两本资料结合起来,人们可以了解到清代客家方言的基本语音面貌,并为研究客家方言的发展演变提供实证。

四、下市话的构成规则

下面先举一些下市话的用例[10](注音时,注国际音标。声调标调类,1~8对应中古阴平~阳入):

tsia56:雀-架 tsiok7-ka56

tsien2:清-旋 tshin1-sien2

o1:安-哥 on1- ko1

尿 Niau56:懦-笑 Niok7 siau56

si3:斜-至 sia2- ts?3

ki56:捲-四 kian3- si56

it7:育-只 iuk7-tset7

sam1:双-甘 suN1-kam1

tshien1:清-先 tshin1-sien1

pak7:驳-隔 pok7-kak7

ien2:容-璇 iuN2-sien2

hau3:溪-小 hai1-siau3

moi2:咪-该 mi1-koi2

tsu1:挤-姑 tsi1-ku1

hak7:壳-格 hok7-kak7

ka1:哥-些 ko1-sia1

Nin2:娘-承 NioN2-sin2

thi56:托-记 thio1-ki56

foN1:非-岗 fin1-koN1

ni1:尼-西 ni2-si1

iu1:荣-羞 iuN2-hiu1

Nai2:昂-该 NoN1-kai2

ha1:呵-家 ho1-ka1

s?56:厢-机 sio1-ki56

koN3:江-想 koN1-sioN3

fa56:佛-价 fo1-ka56

hian56:香-干 hioN1-kan56

tshai56:坐-介 tsho1-kai56

sau3:伤-搞 soN1-kau3

tshoN2:清-扛 tshin1-koN2

tsak7:桌-格 tsok7-kak7

fu56:夫-树 fu1-su56

set8 :削- siok7-tset8

fan56 :方-干 foN1-kan56

fu56:夫-树 fu1-su56

ham56 :呵-监 ho1-kam56

ki2:箕-撕 ki1-si2

从上面的一些常用的双音拼读中,我们总结出下市话的一些拼读规则:

(一)声母字韵母字是顺序的,也就是上字代表声母,下字代表韵母和声调。

(二)韵母字附加声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附加声开口k,合口用ts,齐撮用s,如:

           koN3:江-想 koN1-sioN3(齐齿)

fu56:夫-树 fu1-su56(撮口)

           sau3:伤-搞 soN1-kau3(开口)

           set8 :削- siok7-tset8(合口)

       2、因k?难于拼读,因此假如本字是舌尖韵?的,韵母附加声就用ts,否则韵母字就直接用ki。如:

     si3:斜-至 sia2- ts?3(附加声用ts

     s?56:厢-机 sio1-ki56 (附加声若不用ts,韵母字就变成ki

3、附加声一般不出现与本字声母一样的情况,如:

ka1:哥-些 ko1-sia1  ks不同声)

Nin2:娘-承 NioN2-sin2   Ns不同声)

thi56:托-记 thio1-ki56  thk不同声)

foN1:非-岗 fin1-koN1  fk不同声)

(三)声母字附加韵的情况比较复杂,具体如下:

1、若本字是入声韵的,附加韵有okiukiok,如:

      it7:育-只 iuk7-tset7

pak7:驳-隔 pok7-kak7

set8 :削- siok7-tset8

2、若本字是开口韵的,附加韵有oNoai ,如:

Nai2:昂-该 NoN1-kai2

sau3:伤-搞 soN1-kau3

      3、若本字是合口韵的,附加韵有uNiuN,如:

            sam1:双-甘 suN1-kam1

ien2:容-璇 iuN2-sien2

4、若本字是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附加韵有i iokin ianioN,如:

      tsia56:雀-架 tsiok7-ka56

tsien2:清-旋 tshin1-sien2

ki56:捲-四 kian3- si56

Nin2:娘-承 NioN2-sin2

moi2:咪-该 mi1-koi2

tsu1:挤-姑 tsi1-ku1

5、附加韵如与本字韵母一样,就会改用别的音,以免把本字音说漏。如:

阴平      ni1:尼-西 ni2-si1  你尼异调)

阳平      ki2:箕-撕 ki1-si2   (渠箕异调)

            上声       koN3:江-想 koN1-sioN3  讲江异调)

      去声       fu56:夫-树 fu1-su56   (妇夫异调)

     (四)从拼读规则中可看出客家话认为i介音属声而不属韵。如:

            ien2:容-璇 iuN2-sien2 ien拼读)

hau3:溪-小 hai1-siau3hau拼读)

hian56:香-干 hioN1-kan56 hian拼读)

五、关于下市话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一)下市话的价值

基于上文对于下市话的性质和相关问题的论述,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下市话的基本情况。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对下市话进行传承和保护呢?这就要看下市话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了。

1、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下市话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是下市话作为反切语的一种,是目前语言学界反切语研究材料的补充。对于反切语,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早有涉猎,并分别记载和揭示了各地反切语的情况,如:最早研究反切语的是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他搜寻和调查了全国各地的反切语,并于1934年发表了《反切语八种》,其中有北京反切语、上海反切语、广州反切语、东莞反切语、福州反切语……但唯独没有涉及客家地区的反切语。该文对反切语的共有规则、研究方法以及各地反切语的主要构成特点等作了详细的阐释,这为之后研究反切语的学者们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内相继发表的相关文章主要有:《燕子口苗语的反切语》(王春德1979)、《闽南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马重奇1994)、《广东揭西棉湖的三种秘密语》(林伦伦1996)、《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张天堡1996)、《中国民间反切语简论》(张天堡2001)、《安徽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的构成式》(陈娟,张天堡2012)、《盲人密语——关于mai-qa式反切语的调查》(安家驹1986)、《再谈盲人秘语》(安家驹1987)、《福建建瓯“鸟语”探微》(潘渭水1999)、《反切语杂谈》(傅憎享2005)、《正阳关反切语解读》(郑勇2011)、《客方言区的江湖话》(张维耿2000)、《广东惠东的“双音话”与“三音话”》(陈延河2000)、《独特的“鸳塘话”——兴宁苑塘罗氏家族的兴衰史》(陈靖云2012)等。其中只有三篇文章涉及到了客家地区的反切语:张维耿分析过梅县地区的反切语,也就是他所说的“江湖话”,其实就是上市话;陈延河深入研究了惠东地区的反切语;陈靖云提及了兴宁地区的反切语。因此研究下市话可补充客家地区的反切语研究。

二是关于下市话的报道缺乏科学性和实证性,有必要通过研究对某些观点进行校正。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对于下市话一直没有专门的研究文章,而仅有相关的新闻报导和评述,如:《百年下市话欲申遗》(见《广州日报》2011128日)、《双声叠韵下市话 奥妙含蓄意韵藏》(见《梅州日报》2011223日)、《下市话:独特的客家商业暗语》(见刘奕宏《寻韵攀桂坊》)。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新闻报道和评述的主要受访者都是杨伟煊先生,关于下市话的主要观点均出自受访者本人之口,并且这些观点多为其主观猜测,缺乏科学性和实证性。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来对下市话及其所属的反切语进行梳理和研究,既补充了客家地区的反切语研究成果,又避免让有关下市话的错误观点继续流传。

2、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市话是古梅城历史发展的反映和见证,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一是下市话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反映了清代至今梅城历史变迁的不同阶段。正如第二部分第三节对于下市话的作用的分析,在不同的阶段下市话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而不同的作用也正反映了清代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梅城的发展变化状况:初期的地域斗争反映了清代梅城的地理、人文、商业格局;中期的防止泄密反映了清末至19世纪60年代左右的梅城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如与日敌斗争维护国家主权、海外客属华侨汇款接济国内亲友等;中后期的游戏娱乐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梅城的政治氛围的变化,从最初的和平时期的宽松氛围到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影响下的紧张局势;后期的联络乡谊则反映了新时代的梅城更为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因为这时的下市话已失去了作为秘密语的生存环境,已经没有任何场合需要秘密语来进行交流,只能退而其次作为唤醒故友情谊的工具,但这时的下市话也失去了秘密语的根本属性了。

二是下市话与黄遵宪存在着历史渊源关系,使得下市话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民间关于黄遵宪使用下市话的传说有不少,如黄遵宪家族经营典当行业,为避免商业机密泄露,祖上创造了下市话这种商业暗语,而黄遵宪自幼耳濡目染,童年时期便习得下市话;再如传说黄遵宪对典当行业的商业暗语进行研究整理后,让下市话成为比较系统的体系;还有就是有关黄遵宪使用下市话来防止泄露外交机密等的传说故事,不一而足。且不论这些与黄遵宪有关的传说是否属实,但或许没有黄遵宪在其中的话,也许下市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为人所关注。正因为下市话与黄遵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下市话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3、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看,下市话濒临灭绝,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据调查显示,目前能够使用下市话进行对话的人数已经屈指可数了,并且大部分集中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可想而知,再过一段时间,下市话很可能就会销声匿迹了。若不及时记录和保护,人们就只能通过历史资料才能知道下市话的存在了。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我们需要对下市话进行传承和保护。

    (二)传承和保护下市话的措施

一种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既需要专业人士的呼吁和倡导,也需要调动民间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和使用积极性。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导,本文提出以下措施供参考:

1、做好下市话的记录和整理工作。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因此保护语言的首要措施就是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本报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记录工作而开展的。记录工作包括用音频软件录制下市话的一些常用字、词、语句,并用国际音标进行标注;整理工作主要是分析下市话是否有固定使用的声母字、韵母字,分别是什么字等。这项工作结合了语言的声音、意义、结构规律等方面的整理,其意义是为下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2、编写下市话的推广性读物。编写读物的作用是进一步对下市话进行推广,使有兴趣了解和学习的人可以方便获取相关知识。读物的内容则可以在第一步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取和提炼,包括介绍下市话的背景和常识,如声母字、韵母字、反切规律、黄遵宪利用下市话进行保密的故事等,再罗列一些常用字、词、句的拼读,并可配备相关内容的学习光盘,做到可听可看、简单易学。

3、有针对性地作一些与下市话有关的研究工作。正如前文所述,关于下市话的专业研究成果还不多,因此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如:在史料支撑下研究下市话的具体产生时间和原因;研究黄遵宪于下市话所起的作用;研究下市话与其它反切语的区别;下市话在反切语当中的地位,等等。这些研究工作既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下市话,同时也通过研究成果的发表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提高下市话的知名度。

六、结语

总的来说,本报告通过初步的调查和研究,认为目前大众对于下市话的一些认识存在谬误,并提出笔者本人的浅见,主要观点有:

1、下市话并不是一种方言,而是在梅县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特定的场合使用的一种反切语,而反切语则是秘密语的其中一种类型。

2、下市话不是由黄遵宪一人创造的,也不是其祖上因经营典当行业而创造的商业暗语,而是于民间兴起和流行的,主要原因应为上市与下市之间的地域斗争引发的。黄遵宪对于下市话的贡献主要在于将下市话这种民间使用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暗语运用到正式场合中,使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下市话因黄遵宪的使用而为人所关注,并将与下市话有关的一切背景均与黄遵宪这位出自下市角的著名诗人和外交家联系起来。

3、下市话的别称读作“ŋap8”,但并非写作“叶话”。“ŋap8”即为啰里啰嗦、听不太清楚的话。

4、下市话有其固定的反切规则和构成特点,但并不是《客话本字》《叶音字类》中所论述的反切规则,这两本书中有关反切的内容是针对客方言字的注音而言的。

 

参考文献:

[1]赵元任. 反切语八种.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张维耿.客方言区的江湖话[B].第四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2000.

[3]陈延河.广东惠东的“双音话”与“三音话”[J].方言,20003.

[4]陈靖云.独特的“鸳塘话”——兴宁苑塘罗氏家族的兴衰史[J].客家文博,20122.

[5]陈娟,张天堡.安徽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的构成式[J].方言20121.

[6]薛迎春.反切的基本拼读条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4.

[7]傅憎享.反切语杂谈[J].寻根,20052.

[8]吕玲娣.“反切语”修辞格的构成及其文化心理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20104.

[9]林伦伦.广东揭西棉湖的三种秘密语[J].中国语文,19963.

[10]张天堡.淮河流域民间反切语[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63.

[11]姜元昊.胶东me- ka式反切语研究[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122.

[12]安家驹.盲人密语——关于mai-qa式反切语的调查[J].汉语学习,19866.

[13]安家驹.再谈盲人密语[J]. 汉语学习,19875.

[14]马重奇.闽南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41.

[15]郝志伦.隐语行话演变原因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16]潘渭水.福建建瓯“鸟语”探微[J].中国语文,19993.

[17]刘奕宏,黄智. 寻韵攀桂坊[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附:

1、《客话本字》之“反切详论”全文

许氏说文一部,虽心知其音,不外曰读若某而已。然或无同音之字或有字而隐僻难明,则其术必穷。自魏孙叔然创为反语,而双声叠韵之秘大启。然叔然立法之初,其切语之方针尚略而未详。韵会云,反切一音展转相呼谓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谓一韵之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此其说非也。当初只谓之反不谓之切,其后宋人讳言反而言切,亦或谓之翻,义则一耳。今人不知反切,往往谓反与切不同,而其实反切无二,只反而切之也,观字典全部及广韵俱用切不用反,群经字音注释俱用反不用切,其理自明。反切者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一字与所切之字同母,下一字与所切之字同音。同母即双声,同音即叠韵。上字于同母之中分清浊,不论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同,徒红切。东德皆清,同徒皆浊也。然同徒皆平可也,东平德入亦可也。下字于同韵之中分开合等论,而不论清浊。如东,德红切;同,徒红切。一清一浊俱用红字也。字典部首谓切韵之法,如箭射标,切脚二字,上字为标,下字为箭,其说故使人疑,诸法皆无关紧要,总以双声叠韵为切法之大端。若如其说,则反切须费许多手脚,方能说出。何苦以冲口即出之道,而故入歧途。上字定母,下字定韵,不易法也。上字不定则母离,下字不定则韵舛。故审定上下二字,合而呼之,则自然迸出一字。兹再详细言之。有用四声顺切之者,如良奖切雨,之力切职,夷质切逸,脂利切至是也。有用四声逆切之者,如植邻切晨,力仁切邻,彼兮切卑,七稽切妻,匹迷切批是也。也有用上一字为本音者,如丞真切晨,力质切栗,之夷切支,尺栗切叱是也。有下一字为本字者,如许熏切熏,孚丰切风,汝移切儿,胡显切现是也。有用下一字清而所切之字浊者,如余萦切营,奇丘切求,萦丘为营求之清声是也。有用下一字浊而所切之字清者,如方洪切风,丘奇切欹,洪奇为风欹之浊声是也。有用同母字切之者,如良奖切易,易屡切仍为雨。之力切易,章力切诸,诸力切仍为职。以音异而母同也。有平声以上一字分清浊,如方穷切则为风,房穷切则为冯,于虔切则为烟,夷虔切则为然,于求切则为忧,夷求切则为油。方风俱清,房冯俱浊,于烟俱清,夷然俱浊也。然亦有上字同母而音不同类者,如古红切公,古凶切弓,上字同用古字而音不同,盖公红俱一等音,弓凶俱三等音故也。力甘切蓝,力盐切廉,上字同音(笔者注:“音”应为“用”之误)力字而音不同,盖蓝甘俱一等音,盐廉俱三等音故也。都劳切刀,都聊切刁,上字同用都字而音不同,盖劳刀俱一等音,聊刁俱四等音故也。此则以等类分音也。又如于希切衣,于非切威,古闲切关,古顽切鳏,古希切基,故非切龟,胡郎切航,胡光切皇,古介切戒,古卖切怪,盖依与希俱开口,威与非俱合口,关与闲俱开口,鳏与顽俱合口,基与希俱开口,龟与非俱合口,航与郎俱开口,皇与光俱合口,戒与介俱开口,怪与卖俱合口。此则以开切开,以合切合,一定之法。本于天籁,自然而然者也。又有用交互类隔切之者,如方羁切卑,敷羁切披,甫明切兵,甫委切彼,盖方甫俱轻唇非字母,必读归重唇邦字母,其音乃真。如方读若帮,甫读若斧,则合矣。若仍以音和呼之,则反走音,此切语之别一法也。第类隔之切法,诸韵书不多用。宋人以其不合当时之音,谓之类隔。后人则悉用音和,于类隔之切法,似可不用。盖字母中如见欹群疑为牙音,端透定泥为舌头音,邦滂并明为重唇音,晓匣影喻为喉音,来半舌音。此十七字母中,往往分两音或三音,其余一十九位字母,则止有一音。此非深研音韵者未能辨也。其用切语之法,须细审之,或以开合分,或以等位分者正多也。总之切法不定,全要冲口而出,不待勉强,人人可晓者也。然同韵易知,同母难辨。何谓同母?盖与上一字同胞胎一气者也。母之纲有五,牙唇齿舌喉。然牙唇齿舌喉猝不易辨,字字推测,仍属茫然。必先将四声东董冻笃都赌妒督支纸至质真轸正职等音为直母。及张真中珠属知母,当丁东都属端母,光舟光公姑属见母,方轰风孚属非母,将精  租属精母,香兴凶虚属晓母,茫明蒙模属明母,良遴龙虚属来母,皆为横母。将诸字念得烂熟,又将因烟仍然切字诸诀读熟,夫而后认定三十六字母系何母及清浊开合,则反切系毫不混矣。此为初学入门者计。果能通晓熟口后,则诸字母及字诀俱可不用。虽然州俗土音误读者十居四五,上下一字读错则所切之本音毫厘千里矣。予思读书务先识字,而识字之道务知反切,第反切不讲久矣。前人著书,言反切者语焉不详,甚或秘之,而不许人问津,故至今反切之道间有能言之,而知其所以然者盖少。予于音韵之学颇费研求,因以所知者详言之,不似前人之秘而不泄,使人人知其反切而后快。况今时局日变,讲西学者尤不可不讲西语,能明反切不特中国音可以通,即西文西语亦可借此而稍通,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则在知者心领神会尔。

 

2、《叶音字类》序

声音之道微矣哉,前人有称为绝学者,良不诬也。然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苟能好深思,自有捷径之可寻,使震其难而惮于参考,贻误童蒙,夫岂浅鲜?族侄子芸君留心教育,悯音学之多讹,欲村塾之纠谬,爰取《广韵》一书,删繁择要,汇其四声,复益以六声包括之。虽属创法究出天籁与余之旧说,若合符节已,反切之易明,更要义之兼释。有教育者果能循是以训蒙,纵未能遽臻高远,然实为高远之阶梯也,岂非蒙学字之捷径也?余故乐而为之序。(杨檀儒于1906年)                                                 

 

 



[1] 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月第1版,第868页。

[2] 谢永昌:《梅县客家方言志》,暨南大学出版社[M]]19948月第一版,第75页。

[3]赵元任.反切语八种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2:363.

[4]赵元任.反切语八种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2:370.

[5] “江湖话”在张维耿《客方言区的江湖话》一文中有所记载和论述。

[6] 刘奕宏、黄智.寻韵攀桂坊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1.

[7] 刘奕宏、黄智.寻韵攀桂坊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2.

[8] 该信件的复印件由杨伟煊先生提供,谨致谢忱。信件内容见附件3

[9]唐林珍等.广东梅州百年“下市话”面临失传N. 中国新闻网,201131.

[10] 用例中的拼读均根据采访录音和侨批进行整理,所用记音字为笔者为方便识别而拟写,因为下市话本身并无固定的反切上下字。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