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客家文化 > 阅读全文

侯过:德艺双馨的林学大师【文化名城⑳】

发布时间:[2022-03-17] 责任编辑:中国客家博物馆 浏览次数:1889

侯过:德艺双馨的林学大师

整理/廖是添、轩儒

 

他毕生尽瘁林业,锲而不舍,可以说是树木树人的一生;他的足迹遍踏神州的高山峻岭,无垠沙漠和名山大川,更是教书育人德艺双馨的名师典范;他著作等身,尤工诗词;他的书法功底深厚,挥洒自如,不但被选入国家珍藏,有的还被选送英国、日本;他不但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还写报告与毛泽东,受到了主席赞赏和关怀。



(图为1961年秋,时为广东文史馆馆长侯过在中山纪念堂前与小学生讲森林的故事)


“为学之道,必先牢固树立基础,然后博览群书,丰富知识,通过实践,增长技能;为人之道,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学林爱林,为振兴中华林业奋斗终身”,这是中国林学界先驱、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侯过的一番肺腑之言。孤陋寡闻的我,潜意识里一度以为,这位老梅城客家人的“胞衣场”,十有八九当在飞机场侧的湾下侯屋。殊不知这一想当然的判断,竟然让我大跌眼镜,原来老先生竟然是城北丁隆坑人。还好,深究其族源,依然与湾下的侯氏老祖宗侯安国一脉相承。

侯过(1880-1974年),原名楠华,字子约,梅江区城北古田村丁隆坑人。父亲侯欢荣,年轻时被卖往马来亚当矿工,后为往返梅州与马来亚的“水客”;母亲朱运,兴宁水口人,熟习耕耘,能干持家,侯过的性格和成长深受其影响,7岁起就在母亲的策励下读四书,15岁到县城黎家祠李根石书馆专攻经史。

 

蝶变从“冷圃”诗社开始

1894年甲午战争清军溃败,清廷被迫割让台湾与日本,眼见政府当局腐朽昏庸,丧权辱国,使他愤激不已。随后看到黄遵宪、丘逢甲等许多同乡爱国诗人慷概激昂、忧国忧民的诗篇,意识到要使国家富强,排除外患,除却科学技术解决国难民贫,别无他途,从而立志“科学救国”。

在梅城读书这一时期,侯过加入了钟动(钟用宏,字季通、辟生)、李同(季子)、曾辩(伯谔)、曾赜(勇甫)、古直、曾蹇(纠伯)等一些知心的知识青年,在嘉应州组织的冷圃学社,纷纷发表针贬时弊的文章和诗词,以此交流和传播革命思想。据考该社之所以用“冷圃”一词命名,实有对当时热衷功名对权势的士大夫不屑为伍的含义,对其时世俗的封建传统观念明显具有挑战意味。

1906,26岁的侯过剪掉辫子,与“冷圃”成员(黄遵宪之弟黄遵楷的女婿)曾蹇、钟动等人结伴东渡日本求学。侯过抵达日本东京,最初入正则学校补习日语、算术等科。在此期间,他阅读了中华革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推翻满清,进行民国的革命活动,备加推崇。为此他与曾蹇等人结伴前往东京兴民居,在主盟人何公博介绍下加入了中华革命同盟会。同年夏天,孙中山先生接见钟动、曾蹇、侯过等客家学子于高野屋寓所,畅谈光复华夏后的建国大计,给侯过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同年秋,侯过获悉日本群马县东亚蚕桑学校招生,他觉得中国所产的丝绸早就闻名于世,只是缫丝、纺织的工艺设备技术有待改进。而东亚蚕桑学校传授的知识,对振兴祖国工业大有可为,遂考进该校就读。

1908年侯过毕业回国,执教于江苏昆山学校。两年后的寒假,侯过回到梅县,看到故乡山岭荒废光秃,水土流失严重,与日本到处林木苍翠,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形成鲜明对比。治山治水之心怦然而动,乃毅然重渡日本,决心学林,以绿化中华为己任,力图改变祖国山河面貌。

19113月,侯过考入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预科。4月,以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总指挥黄兴、副总指挥赵声遂化装转移香港,不断向东京革命党人求援。

当时东京的同盟会盟员推选侯过,担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兼广东同乡会长。在总会钟动的领导推动下,迅速召开会议筹款,接济在港同仁,并追悼七十二烈士。

9,侯过奉东京同盟会总部命回嘉应州(梅县),策动曾伯谔和其堂弟商界人士曾赜(字涌甫) ,用私资开设“梅州高等小学”,除培训人才外,还资助商会办商团进行军事训练;资助西厢堡人曾心泉举办乡团于西厢公学,师生亦参加训练,以壮大推翻满清的革命力量。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梅州北门金山顶对面的“曾氏义祠”内秘密设置机关,表面上以冷圃诗社为名汇集革命同仁,实际上则在干着策动各界人士进行光复梅州的各项准备工作,为辛亥革命光复梅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不改初衷,选择以“科学救国”

1912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被迫辞职,革命趋于低潮,侯过重回东京继续学业,结业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林科。

东京帝国大学为日本帝国大学之首,素以政治、经济两学科享誉于世。而侯过决心以“科学救国”,选择林科这一冷门,让许多同盟会同道及同窗友好,大跌眼镜。

其时,以侯过贵为广东同盟会支部长的身份,倘若他选择政治、经济两学科热门,显然可以为日后出仕掌权,凭添又一政治资本。大家都觉得侯过这一决定,十足是不智之举,表示极大惋惜。甚至和他一齐东渡日本一贯自诩冷视功名的“冷圃”中人曾蹇等诗友,也为之大吃一惊。

但侯过认为中国到处是荒山,水旱风沙危害为患,严重地威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治山治水,这是历史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任务。绿化造林是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化水害为水利最根本而有效的办法。他学林之心已决,一切规劝均难改变他的治林初衷。

侯过在东京帝国大学林科学习,一晃就过去三年。在此期间,他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习,特别着重森林调查研究。

1914年暑假侯过回国,不失时机地到浙江杭州览桥农校调查天目山森林,发现山上有不少针叶高大乔木,如马尾松、金钱松、云杉、柳杉、香榧等,其中有树龄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经过探索,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林。于是采集标本带回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日本的杉木是从中国引种的。

1915年暑假,侯过再度回国,经浙江,福建上杭、坎市,折回梅县桃尧,调查王寿山森林生态,同时采集了一些植物标本带回日本,从事研究,进一步发现日本当时栽培的密柑,也是从中国温州引种繁殖的。

这些发现,大大丰富了中日两国林学的历史资料。而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和科研方法,侯过在日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亦坚持了下来,对树立“校研结合实践”的良好学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创办中国高等林业院校,首个科研实习基地和庐山葛陶斋林场

1916年,侯过在东京帝国大学林科毕业。在日本留学前后长达10年的他学成归国,被聘为江西南昌农业专门学校林科教授兼主任。他自编讲义讲授造林学、测树学、森林工学等课程,并创办九江庐山白鹿洞演习林场,成为中国高等林业院校率先创建教学实习、科学研究基地的经典式先例。



(图为候过先生留日时与同乡同学合影。前排左起侯过、黄遵庚、杨少牧、徐瑾,中排左起钟衡石、张觉生、黄慕周、萧养渠、李澄甫、梁选卿,后排左起曾蹇、钟动、熊素邨、黄仲永、曾伯谔。图片由美国写真学生佐藤福侍拍摄)


侯过教学有个特点,不仅提倡专心钻研理论,而且非常重视生产实践。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侯过在江西南昌农专林科任教期间,不怕山高路远,不懈坚持到庐山勘测规划设计创建白鹿洞演习林场,以供员生教学实习。

庐山这个地方有个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学者朱熹讲学的地方,白鹿洞书院的院长,在民国以前一向由翰林充任,而侯过每年都带领学生到白鹿洞演习林场实习,借以得到实践知识,学以致用,人们每见他竹杖芒鞋率领学生爬山越岭进行教学实习的样子,都亲切地笑称他为“洋状元”。

这期间庐山一位友人,为他喜爱山林、立志献身祖国森林事业的精神所感动,乃将庐山折桂寺的两千多亩山林赠给侯过,从此,他悉心经营,经过三四年时间的育苗植树,使这一片荒地一改以前的荒凉秃废,成为郁郁葱葱、生态盎然的林区。由于森林为大地创造了大量财富,当地的群众都说:“侯翰林到过的地方都会起价。”

那时节侯过执教在南昌,而往返南昌折桂寺,不但距离远,且交通困难,侯过遂将全部山林无偿转赠南昌江西农专,作为学生实习场所,由学校经营管理。

侯过热心祖国森林事业的精神,早为远近人士所称誉。但是,当时仍处北洋军阀统治之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有志之士要为祖国人民兴办一些事业,谈何容易。在这期间,他常受到军阀阻难,小人嫉忌,手头工作很难开展,因感“政敌欺人”,遂于1920年愤然离开农校。

在当时内战频仍兵祸连连的情况下,侯过心想到边远的云南去,也许能够舒展自己的才能,痛快地干一番事业。于是南归广东肇庆,准备溯西江而上,经广西转赴云南。当他来到肇庆,恰遇友人古直等人,久别重逢,倾谈国事,大家都感到政局纷乱到处皆然,不如重返庐山,姑且找个地方植树造林,借以养韬藏晦,静观政局的变化。

于是才离江西些时日的侯过,又回到庐山观音桥。不久与友人蔡廷错、邓铿、张励、古直、严立三、翁桂清、吴奇伟、丘哲、马时辉、王振威、熊素村等人筹建庐山建设新村,名曰“葛陶斋”。他们先买下附近的土马楼一块荒地,不久即扩展到万寿山一带,面积达一万多亩山林,从事育苗种树,开垦建设林场。林场建成之日,侯过怡然自得地书了一副对联,悬在葛陶斋:

自西北高峰,引水入田,从兹禾树成丘,免呼庚癸;

值春秋佳日,开轩把酒,话到桑麻乐事,须记辛壬。 

 

执掌林学教鞭南北奔忙  

改造绿化林区踏遍荒山

1921年秋,侯过接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的聘书,刚与友人们优哉游哉地过了一年多山居生活的他,看着在庐山办起来的林场,正生机蓬勃茁壮成长,一时间难于割舍,但校方盛情难却,考虑再三,还是把林场交由学生丘左虞经营管理,踏上了北上执教培养林业人才的路程。

侯过刚到达首都,北京干燥的气候,加上满城的风沙,顿时惹起这位林学家的无限思绪,他立马意识到森林与气候、风沙与污染的特殊关系。于是,甫进校门他就考虑到如何植树造林,用以防止京华风沙这个课题。

侯过执教北京农专期间,摒弃一般学者那种躲进书斋闭门钻研的陋习,面对现实着意于山林建设。他征得校方同意后,率领助教前往居庸关实地调查,并顺道到山西大同考察。沿途踏遍了荒山,采集了标本,记载了森林植被和景观。他调查访问了解到长城内外,风沙弥漫,逐渐向东南扩展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才能防风治沙,控制沙漠南侵。

侯过写出调查报告,制订计划,建议先从居庸关南口到青龙桥为试点,营造一条防风林带,以遏止风沙对北京的侵袭。他随后又在南口附近开辟苗圃,准备植树 造林。但遗憾的是,当时北京农专因学潮被北洋政府解散,侯过这一宏愿也因此未能实现。

侯过以怅惘的心情离开北京农专,回到江西南昌农专继续任教,直到1924年夏,孙中山先生在创办黄埔军官学校的同时,还创办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侯过受聘为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教授兼任黄埔军官学校日语教官,这位粤籍学者才回到本土执教。

        侯过进入中大,对林学系的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环节都提出具体意见。据《国立中山大学现状》刊载( 1935),林学系有如下必修课程:树木学、造林学、林产制造学、防沙工学、桥梁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利用学、地形测量学、测树学、林价计算学、森林较利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林学系四个专业学生分别修读,能够学到所需要的科学知识,较好地联系林业科学与生产实际,从而使中山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林业院校课程设置最为完备的学校。

1925年,侯过著述的《测树学》脱稿,后被广东大学出版委员会定为大学丛书,成为中国高等林业院校林学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教材。

1926 年侯过率领中大学生到北江调查水源,师生们翻山越岭,足迹遍及粤北。暑假前后,中大校内展开派系斗争,一时政客当道,把中大搞得乌烟瘴气。许多进步学生看不惯戴季陶、朱家骅等政客的骄横嘴脸,掀起的罢课风潮迭起。此期间侯过刚好到上海武汉度假,没有卷进校潮旋涡。

同一时间,广东北伐军李宗仁、陈铭枢等将领云集武汉。好些梅县同乡和侯过的旧识,如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及郭冠杰(丙村人)等也来到了武汉,侯过与他们经常会面相叙。湖北省府也通过他们央请侯过出任该省农务局长。然因学非所用,侯过总感觉工作无法施展,不久即告假回粤,电请辞职。

1928 年陈铭枢掌管广东海南善后公署,力挽侯过就任技正。侯过与郑任良等,在海南儋县那大镇近郊今松涛水库一带,植树造林,试种作物。

1929年春,侯过被派赴台湾调查农林事业。侯过密察台湾甘蔗黑皮良种,不仅糖分高,且高产,而台湾土壤气候与海南相差无几,乃决定购买一批良种移植。由于当时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严禁蔗种出口,商人不敢出售。侯过千方百计找到日本朋友台中帝国制糖会社社长松冈富雄,得到他的相助,慨然赠送2775改良蔗种1万条.用麻袋装成30袋,设法运返海南岛育苗播植,收到高产优质的良果。

与此同时,在陈铭枢主持下,侯过还与曾蹇、黄强、谢直君、彭思华、郑任良等一起,编纂出版了《海南岛志》,为海南岛地方志的丰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陈铭枢任广东省省长,侯过亦随之出任广东省森林局长。

侯过兼任广东省森林局局长期间(19301931),即着手水土保持工作,为了绿化全省,开展森林事业,亲自率领专业人员,前往东、西、北、韩、珠江等上游考察水源,及勘测沿河森林分布情况,他深知要治理江河水旱灾害和综合利用,必须在江河中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这是基本环节。

侯过通过对上述地区实地调查勘察,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计划和可行性实施方案,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在曲江、潮安、德庆、鼎湖、罗浮等地建立起第一、二、三、四、五国营模范林场,使广东省以上这些水系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收到一些效果。 

然而,由于省府内部派系斗争频仍,排挤倾轧漫无休止。管辖森林局的建设厅长,割韭菜般换了一茬又一茬,侯过目击官场黑幕,乃辞去森林局长职务,重返中山大学担任教授。

1931年侯过兼任中大白云山林场主任,林场在黄婆洞设有选林试验区,由德国造林专家芬次尔教授设计,在侯过主持下,白云山第一模范林场以应用科学方法营造森林作为示范,执行“生产教育”的主张,增加学校经济收益,并为农学院师生提供实习场所。

经过侯过大力整顿,白云山林场经营逐步完善,绿化规模扩大了约2万亩荒山。整个林场可划分为27个林区,内设有苗圃6,林木标本园1,林木试验区8处。林木标本园栽植重要造林树种150多种,挂牌 贯以中文名、学名、产地、用途说明,以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林木试验区进行华南重要树种和国外引种树种造林试验,以及针叶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试验。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在各个林区营造用材林、水源林、风景林,这些措施都取得显著效果。1933,中大农学院在侯过主持下,又在惠州西湖创办中山大学第二模范林场;1935,在粤北创办中山大学武水演习林场和燕居山演习林场。侯过全身心致力于林场建设,为中国造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艰难时期依然,坚定如磐的治山治水理念

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大撤迁云南徵江。1939年侯过带着一群学生,穿行于云南境内的荒山峡谷之间,先后到河口、楚雄、大理、丽江等处调查荒山水源。当时日寇节节进迫,国统区哀鸿遍野。在这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侯过仍默默地进行探索水源和测勘荒山工作,可想而知,治山治水造福人民的理念,在他心中有何等的分量。

1940,中山大学迁回广东乐昌,侯过乘寒暑假期出发到粤、赣、闽、湘、桂调查水源林。在这期间,他与孙城曾(梅城望杏坊人)、吴剑青等人过从甚密,经常唱和。

不久中大农学院迁入湖南的宜章县栗源堡。侯过利用武江河畔林地和一间旧校舍,因陋就简在林间授课讲学著文,还悉心经营乐昌林场,封山育林,辟苗圃、栽树木,亲力亲为,操劳不辍。当时乔冠华、温康兰等地下党员,为便于掩护,在乐昌办一农场聘侯过为顾问,他欣然应命,帮忙筹划,选茶育种亲力亲为。至今他们在沿溪山等地种下的大量茶林,仍为乐昌名茶产区之一。他的不少诗作也反映了当时栽种林木喜见丰收的心情:

“披荆毕路启山林,惨淡经营费苦心。十载为期刚及半,森森乔木已成荫。”

“千年桐并三年桐,绿遍连州远近峰。岁岁花来春似海,耕山人在画图中。”

“采实累累卜岁丰,资源满蓄茂林中。秋来油熟如泉涌,只待承平海运通。”

1945年坪石沦陷,中大农学院由栗源堡再迁连县。8月,日寇投降,中大回迁广州,白云山第一模范林场仍归属中山大学农学院,由侯过继任主任,作为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

1946年秋,侯过奉派赴台湾省考察农林事宜。他踏遍宝岛,攀登阿里山,登屏东,游日月潭,穿他罗河山道,抵大湖乡客家人聚居地,着重森林调查研究,采集林木标本,据此写下了大量第一手考察祖国宝岛山河的资料文章。

1947年侯过从台湾返回广州,继续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一面从事教学,重建白云山林场,一面从事著作整理工作。

1950,年届70的侯过自中山大学退休。同年8,北京召开全国科学会议,他被邀请出席参加。会议后,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他赋七绝诗一首,以表达政府重视科学,重视知识分子的情怀:

“济济群贤席上珍,备员我作滥竽人。愧无才似夷门监,也作葵丘座上宾。”

195229,他上书毛泽东主席,建议中央人民政 ,发动农林、水利、地质、土壤、土木工程等专家,组织调查机构,出发到冀、察、绥、宁等处,具体调查研究,做好整个防止风沙的保安林计划,仿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在沙漠边 沿设置防护林网,沿长城山岳广为植树造林,以防止风沙南侵,保护京华,保护人民安宁,增加土地生产。他表示希望参加这项工作,踏遍华北高原,重到居庸关一 ,完成30年前未竟宿愿。不久广东省文教厅长杜国庠由京回穗,转达了毛主席 对他所作的治理华北的风沙计划,表示极大的赞赏和关怀,对他年逾古稀提出退 休中大教职,给予全薪照顾。

 

主管文史不遗余力成绩斐然

侯过自中山大学退休后,历任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广 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广 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职。

侯过担任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值广州解放不久,省内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受到严重破坏。加之广州面临港澳,祖国重要历史文物,每被奸徒私枭盗窃经此偷运出口,成为珍贵文物外流的通衢。

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之后,侯过每每亲自到各地调查研究,将省内有价值的名胜古迹 及重点文物列为保护重点,并修复省内古代建筑,将流失各地的古铜器、玉器、雕塑、字画、图书加以收集鉴定整理,为国家保全了不少珍贵文物。

侯过担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期间,和参事室主任辛亥革命老人姚雨平相互配合,团结教育起义人员,关心爱护解放前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各类型人员,为贯彻统一战线政策起到了良好作用。

1953,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成立,侯过被聘为馆长。文史研究馆的成员多为具有一定专长,年龄较高、生活清苦的知识分子。为了发挥他们的专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体现敬老崇文的党的政策,侯过日夕与这些专家、教授、诗人、画家、篆刻家、古琴专家、文史工作者、棋坛耆将、翻译能手切磋,嘘寒问暖,集思广益。在侯过的带动和领导下,文史研究馆先后出版了《广东省自然灾害史》《三元里抗英史料》,翻译了鸦片战争前后出版的《澳门日报》(英文版),编辑《两广红兵起义史料》,译注《千字文》等丛书。同时举行过多次书画展览,得到各方好评。更派出专人为有关方面鉴定出土文物,解答有关机关提出的咨询史料问题,为广东省政协主办的《广东文史资料》撰写回忆录,应国内外报刊特约撰写历史考证、人物掌故、出土文物辨伪各类文章,得到各方的重视和赞许。

1964,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还利用本身的文史教学力量,与有关单位配合, 设了广州文史夜学院,侯过亲任院长。该院设置了中国文学艺术系,分为中文、国画、书法篆刻、古典音乐四个专业;设置了外文系,开设了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四个专业,为祖国培养了不少人才。

侯过书法功底深厚,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他少学书于颜、柳、欧、褚诸体,行书学二王、孙过庭、怀素;隶书学郑文公碑等,篆书学石鼓文和甲骨文。但他法师而不囿师,师古而不泥古,有自己的新意,具有独特的风格。留世作品甚多,如台湾各地名胜古迹留有其字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作品除被选入国家珍藏外,好些作品还被选送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展出,赢得国际好评。在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期间,他还亲自兼任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在发掘人才,奖掖后进,吸收会员,组织书画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侯过既是林学家、教育家,又是诗人和书法家。他治学严谨,著作甚丰。在林学方面著作主要有《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森林工学》《森林法学》《白森木耳栽培》等,他是中国高等林业院校首先讲授《测树学》《森林工学》《森林法学》的教授。他组织领导水源林调查研究,写有广东滑水山、海南五指山、云南丽江、江西大庾岭、庐山、河北居庸关等地的水源林调查报告书。在诗词方面著有《五木斋诗草》《约庐诗草》《蓬莱诗草》《三万里游草》《归来研究词稿》《缨鸣集》《侯过诗选》。

侯过毕生尽瘁林业,锲而不舍,可以说是树木树人的一生。他从事森林事业调查研究,足迹遍踏东北、西北、华北、西南、两广、台湾的高山峻岭,无垠沙漠和名山大川。一贯主张以营林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重视营造水源林、水土保持林,防护林,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候过教书育人桃李满园,为中国培养了几代林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不少是专家、教授,为中国林业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参考书目:

《中华林学先驱诗人侯过馆长》陈柏坚

《缅怀著名林学先驱侯过教授》徐燕千

《忆侯过先生》侯环珍

《回国治林四十载》侯过

《侯过的书风》侯晓昌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