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全文

【客家曲韵】广东汉剧

发布时间:[2017-08-18] 责任编辑:中国客家博物馆 浏览次数:503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惠州、韶关等闽粤赣边区各地。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2008年,广东汉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来源:普及广东汉剧


简介

历史沿革

广东汉剧是以皮簧声腔为主的板腔剧种,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于清乾隆丙年(1736年)之前,经湖南班(祁剧班底)先后由两条路线传入闽西、粤东。

角色行当

广东汉剧的行当分工与其它剧种略有不同,角色分行有生、旦、丑、公、婆、乌净、乌净、红净七大行。此外还有包单、杂(打杂),俗称小行。

艺术特点

广东汉剧剧目广泛,共有八百多个。其中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等。它们的唱腔基本属于板腔体,分为二黄、西皮、大板和曲牌杂调四大类。伴奏乐器也有文场、武场之分。伴奏音乐有整套锣鼓经、唢呐曲牌一百多首,民间小调一百多支,丝弦乐曲四百余首,可用于烘托剧情气氛,配合人物表演。

视频分享《百里奚认妻》片段



近年来,在有“汉剧之乡”之称梅州的带领下,广东汉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深受海内外友人的喜爱,也在先辈们的世代传承之下,不断发出新的光芒。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