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全文

客家建筑

发布时间:[2012-10-08] 责任编辑:中国客家博物馆 浏览次数:398

  客家建筑:古民居、古庙、古亭、古塔、古桥梁、古牌坊、古墓、学宫书院

  客家 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的高雅形式,又夹杂了巫文化中严格讲究风水、龙势和坐向的民风,注重血缘繁衍,聚族群居。其早期的代表是土围楼,用粘土夯筑的碉堡式、全封闭的高层建筑。围龙屋是稍后时期的典型客家民居,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梁架结构工艺一般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建筑结构较为灵活,一般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龙。其他各式民居建筑形式,则是根据不同时期或生活环境变化而相应变化而成。

  庙是指供 民间信仰 或者佛教、 道教 的信众 供奉 、 祭祀 和求神 庇佑 的场所。有供奉 祖宗 的,如 宗庙 ;有供奉历代圣贤、义士、烈女的,如 孔庙 、 关帝庙 等;还有供奉地方 神祇 的,如 王爷庙 、 哪吒庙 、 城隍庙 、 土地庙 等。

  亭是中国建筑中体量最轻巧的一种建筑形式,它通常只有屋顶和梁柱而没有四壁,内外通透。亭的最大特点是体量小,平面多变,式样丰富,可供遮荫、避雨、观景,一般设置在山岗、水边、城头、桥上。

  塔为外来词,源于印度,有窣赌婆、浮屠、塔婆等别称。尽管其源于印度佛教,但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与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相融合,从而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扩展,它不再属于佛教建筑,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就其外观来讲,可分为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等;若按材料质地分,则有木塔、砖塔、石塔、砖石混合塔、铁塔等;就其功能与性质来分,大致分为宗教塔、航标塔、灯塔、军事瞭望塔、风水塔等,而风水塔则又分为主管人文兴旺的文昌塔、文峰塔等和弥补自然环境的水口塔、镇风塔等。在南粤客家各县市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塔这一建筑文化瑰宝。

  古 桥梁 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中国 古代建筑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 中国人 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 中国古代文明 的标志之一。

  古牌坊,一般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就其建造意图来说,牌坊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贞节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是标志牌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在建造牌坊的那个年代,它们象征着一种种无尚的荣光,是成功的代表,更是道德的典范。客家地区的古牌坊是一个客家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古墓指有史以来已经死亡的人的坟墓,一般是指那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坟墓。民国以前入土之墓即可称为古墓。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当时人已经有意识地埋葬亡人。历经时代发展,中国形成了一种严格、独特的丧葬制度,为逝者营造墓室,使之入土为安。客家地区的墓葬形式及制度,为我们研究客家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及认识提供了依据。

  学宫是中国古代地方官方学校,通常同时有 孔庙 和儒学建筑,兼有祭祀孔子和培养人才的双重功能。书院之名始见于 唐代 ,发展于宋代,是 中国 古代 教育 制度有别于 官学 的另一种教育系统。它的特点就是为教育培养人的德性和学问,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书院制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退出历史舞台。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