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全文

客家习俗【上灯】

发布时间:[2017-02-09] 责任编辑:中国客家博物馆 浏览次数:895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期间,各地均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活动。其中,“上灯”是客家人的特有习俗,主要集中在粤东北地区,如兴宁、河源,惠州等地。每年春节期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

 “上灯”,因客家方言“上”音同“丧”,为了避讳,客家人又将“上灯”称为“升灯”。“升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一般为正月十二、十三、十四这几天。“升灯”意为庆祝某家及其家族增添了新丁、延续了香火,同时向神明祈祷、保佑男孩幸福平安。

为举办“升灯”仪式,新丁家庭要出份子钱置办所需物品,如购买花灯、置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升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兴宁地区最盛,其礼节也更繁琐,而且已有所演变。他们在“升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暖灯”即给花灯加灯油,若用红灯泡取代油灯,则可省略这一步骤),最后才“敬祖谢天地”。为了表达这种谢意,添新丁一家要叫全族的人一起庆祝,使喜庆的氛围更加浓厚。

2011年3月8日,该传统民俗被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