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全文

巫觋崇信

发布时间:[2013-04-09] 责任编辑:中国客家博物馆 浏览次数:643
    巫术由来已久,其主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客家民间称男巫师为“觋公”,女称“觋婆”,粤东梅州的“觋公”系清中后期由福建传入,其活动主要为生者消灾难,祈福,此类巫术称为白巫即吉巫。该巫术至今仍有活动并拥有一定的市场。
    梅州地区巫觋的祖师叫“三奶娘”。在梅州客家地区每逢俗民生病、新居落成、修建祖祠或地方发生天灾人祸等不测事故,人们都习惯请巫觋师为之请神驱鬼、祛邪、镇煞,祈保平安。为此“觋公”、“觋婆”进行“做觋驱邪”、“安龙朝奉”等活动。“做觋”时,以“觋公”、“觋婆”出场念经,有歌有舞,其中有“迎神”、上表、化表、落马、招将、办军粮、扇花、咬花、杯花、棍花、梳妆、鸡歌等歌舞,还有“打席狮”等。对凶神恶鬼一类的神,即可拜也可赶,并有一套操作仪规。以下是客家民间常见的“做觋”与“逐晒”活动。
    “做觋”又叫扫屋。只有整座住屋碰上被认为不吉利事件时才举行。过程是:觋公一手执一根有布团的竹竿,把布团往油锅里蘸油,然后将布团点火,布团燃烧起火光时,觋公口含白酒向火光喷射,而布团的火光立即由红光变成青光,向整个正堂照射,这时觋公另一手执白扇,向青光扇去,青光立即全部熄灭,接着觋公又将某神灵“法符”贴于正堂,这样,正堂“扫屋”即告完毕。扫完正堂,由助手抬着“油锅”,到整座屋的每个房间去“扫”,“扫”的方法完全一样,待整座屋的每一个房间“扫”完,贴上法符了,整个仪式结束。
    “逐晒”即驱晒。俗民认为“晒”是一种看不见的“邪”气,被邪气缠住了,叫“遇了晒”或叫“被晒打了”。遇到晒的人,表现为神志清醒,食欲正常,但手脚突然不正常,或手抬举不起来,或脚不能移步。“逐晒”的过程是:先把遇了晒的人扶或背出大门外,然后请人举起一副耙卡在大门顶,另两人在大门口用污物堆聚并烧起大火,两妇各立火堆左右。左边的手执一束由桃枝叶、苏茅叶汇成的“扫把”;右边的手端一个碗,碗内盛着醋和锅灰混合搅拌而成的“醋浆”。当遇晒人被扶着或背着,由大门外向“火堆”走去并跨过“火堆”时,站于火堆左边的妇女举起“扫把”往遇晒人猛扫,站于右边的妇女用右手往碗里蘸醋浆不断往遇晒人弹射,两人同时同声呵斥:“野神野鬼统统走开!”并随遇晒人跨过火堆,追逐其尾不断扫其身和弹醋浆,直至遇晒人踏入大门时为止。遇晒人被扶(背)入有耙的大门后,“逐晒”即告结束。此后,俗民将火堆余烬及“扫把”、“醋浆碗”统统清除并抛于荒野。遇晒人则扶(背)入屋内洗个澡,再入房静睡。

搜索

关闭